媒體深度融合不能光想著如何搞好新媒體,還要想著如何改造舊媒體。這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不能顧此失彼,要通盤考慮。
中央為什么強調“主力軍進主戰(zhàn)場”,是因為很多主力軍沒有真正進入主戰(zhàn)場,他們仍然被拖在“2#戰(zhàn)場”上,不能分身。
那么,就得趕緊解決“2#戰(zhàn)場”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覺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就是給廣電頻道頻率的定位動動手術。
“2#戰(zhàn)場”有哪些?
我們知道,一個省市級廣電機構一般有若干電視頻道和若干廣播頻率,定位布局大致是這樣的:
電視頻道,主要包括衛(wèi)視頻道(綜合頻道)、影視頻道、經濟頻道、法制頻道、科教頻道、公共頻道、少兒頻道、文體頻道等。
廣播頻率,主要包括綜合廣播(人民臺)、經濟廣播、文藝廣播、音樂廣播、交通廣播、農村廣播等。
就是這樣,全國各省市廣電大同小異。以上羅列的,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的“2#戰(zhàn)場”,不能拋開不管吧?
頻道定位不一,但內容不約而同
這樣的定位布局對嗎?只能說,也對,也不對!
說它對,是對過去而言,這樣的定位布局適應了過去的生產力水平,也基本適應了過去的傳播規(guī)律,對中國廣電事業(yè)發(fā)展功不可沒。
說它不對,是對當下和未來而言的,它已經不適應生產力和傳播規(guī)律發(fā)展的水平了,多少有些羈絆了。
其實問題早已出現,拿電視頻道來說,法制頻道里還有法制嗎?科教頻道里還有科教嗎?經濟頻道里還有經濟嗎?就和“老婆餅里沒老婆”“夫妻肺片沒夫妻”一樣。
各個頻道定位不一,內容不約而同?!懊裆侣劇薄皒x幫忙”“xx調解”“xx生活”,長相越來越一樣。
一個新聞事件,一個臺去了好幾路記者,甚至一個頻道去了兩路記者;早高峰開車,各個廣播頻率都在說路況……
一個好的媒體生態(tài),需要“有收有放”
姓名不同,長相趨同。是頂層設計的問題?還是基層執(zhí)行力的問題?這是個問題。
日前,廣電總局發(fā)布的最新廣播電視機構及頻道頻率名錄(截至2020年10月)顯示:全國共有408家地級以上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106家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
這意味著,全國地級以上有成百個“公共頻道”、成百個“影視頻道”、成百個科教頻道……它們各自為戰(zhàn),在省界、市界里經營著自己,內容和地域邊界很難突破,很難做強做大。
一個好的媒體生態(tài),一定是適度控制的自然生長,需要“有收有放”。
手術怎么做?四個字——“關、停、并、轉”
原有媒體怎么改造,怎么動手術呢?四個字——“關、停、并、轉”。
近年來,已經有部分廣電機構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在媒體融合實踐中,有的報紙和廣電合并,有的頻道和頻道合并,有的直接撤銷某頻道或頻率。
其實,省市廣電媒體的內容定位,無外乎兩種:
一種是關注“面”。服務本土,做區(qū)域性媒體,各拿出1~2個頻道頻率來為省市、為本土服務。
另一種是關注“線”。找準合適的內容定位,做垂直、做細分。
拿出“關停并轉”后的各種資源,變成融媒體內容運作機構,不管是客戶端還是各種號,打破各種疆界,做全國、做世界。這方面才是廣電媒體新的增長點。
媒體融合是一場認知和行動的自我革命
廣電人的目光不能局限在廣電,地方媒體人的目光不能局限在地方?;ヂ?lián)網已經給我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就看你飛不飛,飛得高不高、遠不遠。
電視人,你可以不做電視,你本來就是做視頻的,各大視頻網站就是你的舞臺,你可以只做個欄目,只做個綜藝,只做個紀錄片,例如《十三邀》《樂隊的夏天》……
廣播人,你可以不做廣播,你本來就是做音頻的,各大音視頻網站就是你的舞臺,你可以只講故事、只讀書、只專訪,例如《凱叔講故事》……
媒體融合不僅是中央廚房,不僅是App,不僅是那幾個號。它是一場認知和行動的深刻的自我革命……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qū)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5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